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孩子叛逆、顶嘴、不服管,根本原因在这里,终于有人讲透了(深度好文)

作者主创团·小米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父母格局的高度,影响孩子路途的坦度。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在每一个被孩子搅得心烦意乱的时候,是不是所有家长都曾忽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不管了,爱咋咋地吧!
但冷静之后,随着一声叹息,我们还会回到从前的状态里,周而复始地为孩子操心。 
管教孩子,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难就难在,它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 
管多了,怕孩子叛逆;
管少了,又怕孩子不长进。 
虎妈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倾诉:
“这孩子油盐不进,无论我怎么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

“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孩子总是跟我对着干。”

“我的孩子,怕不是来报仇的吧!” 

作为家长,我们明明是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为什么我们的含辛茹苦,却换来了孩子的不知好歹呢?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错解了“管教”一词。 

真正对孩子有益的管教,是「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01
你的管教为何无效?
管教是什么?
我们似乎都理所当然地以为,管教就是父母为孩子做的那些事情。
在学校教育大概率会决定孩子前途的社会法则之下,“管教”似乎意味着让孩子学得更多、更好、更快。 
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父母将那些对成绩“有益”的项目,规划到孩子的日程表里,又将那些“干扰”项一一剔除。
然而孩子真正喜欢的,可能正是父母眼里那些会“干扰”学习的事情。
这些孩子或许每天放学后就关上房门,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跟父母说上几句话。
父母想跟他们聊聊天、讲讲道理,可孩子总是一副不想听的姿态。
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是班级里正流行的游戏项目,而这个游戏只会让父母反感。 
为人父母,都能理解那种“想让孩子多努力学习”的心。
但是,一个令父母们都不愿承认的事实是:大多数孩子对学习都没有兴趣。 
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好好学习;
但孩子的目标里却没有好好学习,他们只想摆脱家长的管束。 
矛盾的地方就在这里,学习本来是孩子的事情,但现在却变成了家长的“任务”。
这些家长心里想的是:“如果不逼ta学,ta就只知道玩。”
这就是无效的管教。 
孩子和家长的目标是完全相反的。
在这样拧巴的局面下,每个孩子天然地都想抗拒父母的管教。
这或许就是,“管教为何无效”最关键的因素。 

在这种错误的养育模式之下,孩子只是问题的体现者,父母才是问题的制造者。 


02
被错解的”管教“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除了吃饭和睡觉,玩耍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玩耍,他们能从中学会很多东西。 

然而,从幼年走向青少年、再走向成年,孩子必须从以玩耍为主的人,慢慢转变为以学习和工作为主的人。 

显然,这样的转变不是一瞬之间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孩子的大脑和心智发生深刻的变化。 
但是,有太多父母对这一过程知之甚少。
很可能这些父母自己小时候,也没有体验过自己自发地将生活重心转向学习的过程。
很多人都是离开校园之后,才发现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当我们带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心态去教导孩子时,我们难免会将焦虑也掺进去。 
虽然古训说得很对,但是年幼的孩子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而且孩子的心智,不应该太早承担生活的压力。
因为越是跟孩子上纲上线的强调学习很重要的时候,孩子就越会产生反感,越难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但是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很多父母会感到无助。
自己的权威感被推倒,仿佛那个不听话的孩子,真的变成了长大后一事无成的样子。 
在正常的情况下,孩子需要拥有良好的自我感知,才能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而逐渐萌发学习的意识。 
但是,如果孩子从我们这里感受到更多的是约束而不是关爱,那么,孩子就会本能的从内心反抗我们。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下班回家,刚一进门孩子就冲上来问:
“今天工作怎么样?开会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听领导讲话?今天跟同事吵架了没有啊?”
我们是不是也想逃离这种喋喋不休呢? 
所以,越是严厉苛刻地管教孩子,孩子就越不服管。
即便孩子服从了管教,但他也只是行为上的服从。
我们无法收买孩子的内心。 

事实上,管教不等于操控,管教更应该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心理素质的养成。 


03
家长做好自我管理,是最高级的管教
西方国家有一个古老的比喻:照顾孩子要像照顾花园,做父母要像做一个园丁。 
就像拥有生长能力的植物一样,每个孩子都是自带生命力的。 
照顾花园需要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以及适当的阳光,然后等待植物慢慢生长。 
园丁为植物提供的是滋养。

我们对待孩子,其实也是这样。 

1. 亲子关系是一切管教的基础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父母的爱。
这种爱可以给人带来自信和力量。
孩子体验到的爱越多,他未来在面对长久的学习、升学的压力、老板的苛刻等一系列的坎坷中,就越有韧劲。 
但是,当我们教训孩子、威胁孩子的时候,孩子从我们这里,还能体验到爱的感觉吗?
然而很多父母为了教育孩子,无意中破坏了亲子关系,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正是因为爱他,所以才管他啊! 
但是,我们要从孩子的自身感受出发。
当孩子整天面对凶巴巴的父母时,孩子体验到的,很可能不是父母的关爱,而是对自己的羞愧和嫌弃。 
严厉地指责孩子,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更达不到父母管教的初衷。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出于自我保护,逐渐封闭自己。 

当一个孩子体验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那么或早或晚,这个孩子的行为,必然会出问题。 

2.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
看到孩子有问题而不去管,那这样的父母是不是不负责任呢? 
事实上,很多父母没有用对管教的方法。 
当孩子已经不愿意跟我们交流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的管教方式出问题了。
家长的喋喋不休,会使孩子的自我认知变得越来越差。 
只有当孩子明确地知道,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是安全的,他才会愿意敞开心扉。 
我们总是急于给孩子“人生指南”,殊不知,给一个孩子讲道理几乎是完全无效的做法。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接纳。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 
因为情绪是人的内心不由自主产生的感觉,所以,无论孩子有怎样的情绪,我们都应该接纳他。
但接纳情绪不等于接纳孩子所有的行为:
“你讨厌这个老师,但不能对老师出言不敬。”

“你喜欢这个女同学,但不能做出不符合你这个年龄段的事情。”

“你讨厌考试,但不能在考试中作弊。” 
这种情绪接纳,就像是一个能够容错的空间,为已经出现问题的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场域,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但假如父母针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批判,不断否定孩子的想法,那就会让孩子陷入彻底的无助。 

3. 相信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长 
管教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孩子具备独立且快乐生活的能力。 
所以最高级的管教,是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生活过好。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直接对孩子提供指导,而是激发出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并使其开花结果。 
当孩子能够充分体验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时,他自己就会愿意走上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所以,我们要相信孩子,并相信相信的力量。 
或许会有父母觉得,这个境界太高了,普通的父母很难做到。
然而,一个好的父母,不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吗? 
设想,当孩子面对一个很难到达的目标时,我们希望他抱有怎样的心态呢?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努力,那么我们在面对这样高的目标时,就也要努力。 
这个过程一定是漫长的。
而且在不完美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
但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记住,父母的高度,可以影响孩子。

同时这个高度,永远可以提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