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日军后勤部队真的好打?两个营围歼200多人,日寇少佐被逼自杀

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大家都知道,可总有些人认为无非就是打打日军的后勤部队而已,后勤兵战力肯定比不上作战部队,因此贬低这次大捷的意义。 可是不要忘了,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时,日军常备陆军只不过38万人,留在军中的都是作战素养最高的兵员,均经过了充分的训练。 即便是后勤部队,其经历的正规化训练都远超当时的中国军队,实弹射击更不必说。 而且日军当时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其汽车也是非常宝贵的,同样汽车兵这种技术兵种也是高价值的。击杀100个日军步兵,它很快就能补充;但干掉日军100名司机,这就有点肉疼了。 此外,日军后勤部队也是有正规作战部队担负护卫任务的,因此其战力也并不容小觑。 平型关之战,1000名左右的日军有2名中佐指挥官,可见其规格之高。而即便是后勤兵、汽车兵都能战死到最后一人,别说投降了,连俘虏都没有,足见其作战意志是非常之高的。 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攻击日军后勤部队的价值不应被过低评价,因为按照我们当时的物质条件和训练水平,打这样的部队同样是很艰难的。 本文我们不提大家熟知的平型关伏击战是怎么打的,因为这一仗八路军和日军都没有对对方作战的经验,不能说明普遍性。 我们以1938年的明铺伏击战为例,来看看当时一场伏击战是怎么打的。 明铺,位于河北省蔚县,位于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峪的出口附近,日军自蔚县开往涞源的公路途经此处。日军当时占据了涞源县,但被八路军围攻,其补给必须依赖于蔚县的汽车队前送。 八路军晋察冀部队是由原115师独立团为基础扩充的,当时部队虽然编制不少,但是老兵数量少、武器装备更少,因此不具备攻坚县城的能力。 此时,八路军120师也在当地活动,于是120师正牌主力717团与晋察冀三分区的2个团计划在明铺附近伏击日军的运输队,一方面缴获物资,另一方面迫使涞源日军撤退。 以3个团的兵力伏击日军运输队,具备绝对的兵力优势,尽管八路军武器较差,但消灭敌军问题不大。 但是在战前埋伏时,一头毛驴闯进了雷区,引爆了一颗地雷。当地有汉奸为日军服务,因此伏击部队判断,作战企图暴露,于是撤出了伏击圈。 717团撤离途中团领导分析认为,大部队撤离埋伏圈必然日军也有耳闻,趁夜杀个回马枪回去说不定能逮到日军。但是晋察冀部队没有电台,无法联系,因此只能717团单干了。 该团的部署是以1个营的兵力阻击可能来自于涞源方向的日军增援,以团直属队负责阻击蔚县方向的日军增援,这样实际用于作战的就只有2个步兵营的6个连了。 其中1连部署在明铺,阻击日军正面;2连部署在谷口,担负封堵日军退路的任务;其余4个步兵连则在山的一侧埋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兵力不足,而且没有伏兵的那一侧山势陡峭,日军不易爬上去,反而会沦为这一侧八路军射击的靶子。 同时八路军没有选择在山势陡峭的飞狐峪中埋伏,主要是考虑到我军也不易冲下山,无法全歼日军,缴获物资。 日军的运输队构成是:汽车40余辆,田原少佐所率的师团辎重护卫人员72人、三宅积男率领的护卫队71人、涞源伤愈士兵7人,修理班人员2人、司机等后勤兵84人,另有翻译、记者及部分伪军。 此时全面抗战已经开始一年多了,这批日军与八路军有过多次交战,因此非常警惕。 其抵达八路军伏击区后察觉不对劲,于是派出了一队尖兵到明铺村侦察,结果发现了一顶八路军战士不小心遗落的军帽,正待报告时这对尖兵的指挥官踏响了地雷,当即毙命。 此时埋伏在明铺的1连迅速开火,日军尖兵队全部伤亡,埋伏在山上的八路军也对着日军开火,伏击战正式打响。 请注意,当时八路军火力强度很低,并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子弹似乎打不完那种,因此日军不会在八路军火力打击下损失大部的。 遇袭之后,日军的策略是以汽车快速冲击,突出包围圈。 八路军没有火炮,步机枪打中汽车也未必能将其立即摧毁,因此日军的策略表面上看是可行的。但是八路军在前往涞源的公路上布设了很多地雷,一连串地雷引爆后,日军几辆汽车被摧毁。 田原少佐下令步兵向明铺方向突击,明铺的八路军虽然就一个连,但这个连是老红军组成的,由团长刘转连亲自指挥,而且集中了6挺轻机枪,日军冲不过去。 既然涞源方向打不通,那么便向蔚县方向突击。日军使用迫击炮向谷口方向打出了3发迫击炮弹,然后步兵开始冲击。 之所以就打出了3分炮弹是因为其迫击炮手平松武夫被八路军特等射手击毙,但就是这3发炮弹却击中了在谷口的指挥2连作战的1营营长何家产,营长双腿受伤后命令战士将自己装载箩筐内指挥。 关键时刻,八路军仅有的1挺重机枪突然不响了,日军向着2连蜂拥冲击,2连压力极大。 1944年的左齐(左一) 八路军重机枪极少,而这挺机枪在射击中突发故障,曾当过机枪手的717团参谋长左齐亲自上阵排故,但在故障排除的一刹那,日军狙击手的子弹也击中了左齐,参谋长重伤昏迷后被运下战场。 由于左齐是山上指挥部队的最高指挥员,因此部队一度陷入混乱,独臂政委晏福生紧急冲上阵地指挥,控制了局势。 在这个间隔,日军集中兵力向2连猛冲,其中一个排的战士几乎全部牺牲。紧要关头,717团侦察队投入了战斗,这支部队全是老兵中的精锐组成的,其上阵后迅速遏制了日军的攻势,但侦察队科长盛科、教导员刘芳芝全都身负重伤,代价也非常大。 而在山上的2营以及1营3连也与日军展开了混战,2营长冯祖武拼刺中被日军刺中,重伤;2营教导员何宣太腿骨被打穿,也身负重伤。 717团政治部副主任王克勤也直接跟日军拼上了刺刀,日军伤兵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王克勤牺牲。 一般的部队在这种情况下反倒会崩溃了,但是717团是八路军主力团,刺刀见红的精神深入骨髓。尽管伤亡巨大,但斗志不减。 激战到最后,日军终于支撑不住了,谷口的4辆汽车丢下大部队冲了出去,约20人通过爬山跑了出去,其余200多人全部被消灭,日军指挥官田原少佐绝望之中被迫切腹自杀。 此战俘虏了1名日军翻译官和1名士兵,缴获了92式步兵炮2门、迫击炮1门、轻重机枪12挺、步枪181支,另有大量物资,摧毁了汽车30多辆。 717团同样伤亡巨大,政治部副主任王克勤以下200多名战士牺牲。另有团参谋长左齐、1营长何家产、2营长冯祖武、2营教导员何宣太、侦察队科长盛科和教导员刘芳芝等上百名战士负伤。 当时恰好白求恩大夫在部队,为左齐做了截肢手术,并治好了何家产、何宣太、刘芳芝等人,否则干部的损失会更大。 所以当时打击日军这样的后勤部队同样是极为艰难的,不能因日军大多是后勤兵就去贬低作战的价值。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伏击战属于是歼灭战,日军绝大多数都被击毙,属于是不可恢复性损失,建制作战部队被全歼对于日军士气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另外,这种伏击战中,日军汽车兵等技术兵员的损失很大,汽车及部分技术装备的损失也很大,我军缴获物资后还可补充自己,更好地打击日军,对于抗战的益处可想而知。 所以抗日战场上的任何一滴鲜血都不是白流的,而任何一次的胜利也是无价的!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