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农历七月二十六,张三丰祖师圣诞!演金科流传万世,证金丹度尽后学!

张三丰真人,元、明(一说金)著名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亦作“君宝”),号玄玄子,辽东人。


传说他生于南宋末,其活动时期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个朝代,明成祖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了“遇真宫”。


传说三丰真人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无恒。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入明,自称“大元遗老”。时隐时现,行踪莫测。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


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张三丰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清代大儒朱仕丰评价张三丰说,古今练道者无数,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张三丰也。

志心皈命礼。

元朝名士,天师后昆。鹤骨珊珊,龙髯拂拂。非百里之小才,得一官而勇退。出辽东而访道,入终南而遇师。笠穿衲敝,寒暑不侵;果熟丹成,纵横自在。托歌词而谈道,响彻云霄;藉尘垢而隐真,人称邋遢。玉枢宣诏,金殿飞身。玄妙无方,隐显莫测。大忠大孝,大慈大悲。南极会上群仙领袖、玄玄演正武当继武真君。

志心皈命礼。

始青一炁,教阐十方。积功勋于大明,度众生于廛市。遇火龙而细参至道,入武当而调养谷神。混俗和光,经纬五载;入山面壁,考验九年。大廷朝驾显飞升,名山古洞留仙迹。方方开化,处处设坛。演金科流传万世,证金丹度尽后学。大悲大愿,大慈大仁;至灵至圣,至公至明。群真一元始祖,广慈普度真君,通微显化天尊。

志心皈命礼。

中山旧令,上清律仙。广三千之功行,证十二之圆通。擅神灵变化之奇,精符篆龙蛇之体。道高德重,炼人元而兼统地元;和光同尘,潜玩世而即行度世。寻有德之人,人人得度;种无根之树,树树皆空。讲先天之妙旨,为后进之梯航。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武当继教掌法仙师,灵宝眞人,天雷主宰,玄玄演道,飞龙济世眞人,通微显化天尊。

志心皈命礼。

至真传道,太清选仙。居武当而启教,为文始之正传。如痴如醉,混仙迹于丽春;教孝教忠,阐玄风于华夏。度万三于滇海,壻女同升;续龙虎之神通,道法兼备。十方宝筏,三教宗师。大悲大愿,大慈大仁;至玄至妙,至奇至神;东华首相,三清外臣;雷霆神吏,灵宝天师;太和一炁始祖,道通文远真君,通微显化天尊。

志心皈命礼。

玉虚上相,金阙高真。德畅人神,经开井鬼。广三千之功行,醒亿万之沉迷。昔从元岳而成真,今继玄天而阐化。扶正教无党无偏,辟旁门有声有色。诛杀乾坤之方士,挽回道德之宗风。指先天而对月,招后进以升云。道妙无方,玄微莫测。至灵至圣,至大至尊;体合自然,神凝般若;三教真宰,一气权衡;参法天师,洞玄帝君;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

至心诚念三丰祖师宝诰,不可思议功德。

武当隐仙张三丰

武当福地,古来是仙真潜修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便派使者捧着诏书礼品,进武当山来寻找一位神仙,叫作张三丰。但使者在山中守候寻觅了好一阵,却未能见到张三丰之面,只好怏怏回朝复旨。

宣德年间编成的《敕建山志》卷六《张全弌传》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张三丰传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是我们研究张三丰生平事迹的重要文献。其全文如下:

张全弌。字玄玄,号三丰。相传留侯之裔,不知何许人。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中作一髻,手中执方尺。身披一衲,自无寒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傍若无人。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及至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

但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逛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兴来穿山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

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尝与耆旧语云:“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但粗创焉。”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

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嘱。”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

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臣请之,不获。后十年,敕大臣创建宫观一新,玄风大振。自高真升仙之后,未有盛于今日者。师之所言,信不虚矣。

这篇传记不仅对张三丰的像貌特征、穿着打扮及行为习惯有清晰地描述,而且对张三丰在武当山的道教活动有比较全面地记述。

这张三丰,原名全一,又名君宝,辽东人。传说他生于南宋末。五岁时染上眼病,双目渐渐昏不见物。碧落宫住持张云庵,是位世外高人,一见张君宝便觉得奇异,对他父母说:“这孩子仙风道骨,不是凡器,但双目遭了魔障,必须拜贫道为师。脱去尘翳,使智慧之珠重新清朗,到那时自然送还。”君宝母亲允诺。从此君宝便跟着张云庵,静养了半年,双目渐渐明朗。师父教他读道书,一经过目,便懂得深义。有空暇,又读儒释两家著作,只是随手翻阅,稍了解其大意,便搁过一边。匆匆七年过去,母亲思念君宝,又将他召回家去。

此后他也研读过儒学,有文名。元朝时有几任长官闻他名声,他做官。他仰慕晋代葛洪为人,不想真的做官,只想如葛洪讨个勾漏县令的闲职便于修道一样,任个散职,便利寻仙访道。谁知一年之中父母相继谢世,无法应召。此后他便绝意仕进,一心访道。先在燕、赵、齐、鲁等地名山古刹中漫游,前后几乎三十年,没有什么异遇。于是他西行进入陕西、甘肃一带,见甘肃的宝鸡山泽幽邃清秀,便隐居于此。其中有座三尖山,三峰挺秀,林木苍润,因爱这山势便自号为“三丰居”。

宋元祐元年(1086)十七岁时,张三丰才进入终南山,遇见火龙真人,传授真诀。于是辞别师父,在江湖间漫游了几年。此后,进入武当山隐居调神九年,才修成大道。因他不修边幅,人又长得高大,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穿一领蓑衣,一件旧衲;吃起东西,成斗成升的,一扫而空,但有时又常常几天甚至几月不饮不食,人都称他“张邋遢”。此后又往来宝鸡、武当等地云游。

这一年,他回到宝鸡金台观。一天他静坐炼气,阳神出壳,朋友们见他气息全无,以为已死,便买来棺木将尸身收敛了。到下葬时,忽然听到棺内有声响,忙启开一看,他已活过来了。此后,他仍入武当山,并在四川、湖北一带出没。

张三丰在武当隐居,继承五代时曾在此隐居的陈抟的丹法,精于蛰龙功。同时,又精于武术,创立道门内家拳,现在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都是内家拳的流变。内家拳以内气为本,技击中倡导以弱克刚,独具一格,在天下广为流传。至今武当道士仍奉三丰祖师之教修习拳剑。

且说张三丰在元明之际,便被人视为神仙,所以明太祖渴望见他。永乐皇帝朱棣继位,渴慕之心更超过他父亲,曾派给事中胡溁、太监朱祥,捧着皇帝诏书、香币入武当山寻访,找了几年,也没能见到三丰。原来张三丰认为,做皇帝的应当专心治理国家,不应因修炼道术而耽误正事。古来因方士酿成大祸,都是从以仙术进奉入朝开始的。

从朱元璋到朱棣父子,寻了几十年,终究没有见着张三丰。朱棣不得已,派了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等人,率领兵丁三十万,大建武当山宫观,化费以百万计,但是,隐仙始终不出现,人们到底还是摸不清张三丰的去向。

惩治道风,张三丰“七戏方士”

三丰真人归隐武当,人称隐仙。他最恨某些道士,修了几年道,学得了一丁半点秘术,便借此去巴结权贵,换取荣华富贵。偏偏明朝中期的几个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年不早朝,几乎天天在宫中做醮事,给仙上章奏。章奏用的文书有专门格式,称为“青词”。

严嵩等人青词写得好,深得皇上宠爱,高居相位,人称“青词宰相”。至于得宠的道士,有的竟然被封为三公。因此,社会上一班阿谀奉承之徒,纷纷混进道士、方士队伍,想走终南捷径,捞取荣华富贵。张三丰对此十分愤慨,常常施术戏弄惩罚这群道门败类。后人搜集这类故事共有七个,称做“七戏方士”。这里只讲其中的两个。 

郭成显,原是个无赖。学过一种称为五雷法的道术,能役使五方雷霆,斩妖捉怪,呼风唤雨,据说开始时颇有灵验,因此想入京师借术图个进身之阶。张三丰在途中候着他来,自称“赛天师”一见面就对郭说:“你身上藏着五雷正法的秘诀吧?”郭一听,知道他未卜先知,定是神人,不敢隐瞒,连声称“是”。

赛天师说:“我还有‘六雷法’要赐给你,只要依法施行,能够召来天仙,化为美女,跨上鸾凤,游戏人间。近来李孜省权倾中外,你挟着这法术去投靠他,那显赫高官马上可以获得。”郭一听大喜,急忙叩头请他传法,事讫又叩头辞谢。郭到了京师,先向李孜省演五雷法,孜省也信此术,引为同道。郭趁机得意地笑着自夸:“还不止这些哩,我还有六雷法,传授此法的人说,用它能召来天上美貌的仙女。”

李一听便催着郭成显快快演法。郭却趁机搭起架子来,先让搭起法坛,周围布置,务求全套精致行头,挂红灯,围翠幔。一切布置就绪,方择日登坛演法。李家的侍妾和下属,纷纷或远或近地赶来观看。且说郭成显在坛上作起法来,果然有四五位仙女跨骑赤色虬龙降在坛上。其中两位尤其美貌,清啭歌喉,唱起曲来。音节清脆,歌声如怨如慕,似讽似嘲,孜省手下的门客术士都听得呆了。

忽然雷雨当空,风刮黄沙,满坛灯火一时吹灭,似乎狐精鼠怪趁机都跑了出来。一阵工夫,这一切又都消失,天际只有纤淡的云片,弯弯的月亮挂在檐头。隐约听到有呻吟声从法坛深处传来,点起灯烛一照,却见有四五个李家的侍妾,赤身裸体各跨着个傻大汉——都是李孜省搜罗来的术士——僵在那儿,家奴过去强扶他们进去。再看郭成显,还站在法坛上,满口糊涂话,正得意扬扬在作法呢。李孜省又羞又怒,提剑上去将郭斩为两段,抛尸在后花园池塘中,并严令家人不得外传。但这般丑事,哪有瞒得住的,第二天就传遍大街小巷了。

道士邓常恩,侥幸做到太常卿这一高官,他为人极为阴险狠毒,曾经暗害一人致死。那人阴魂不散,化为厉鬼,常在邓府作怪。邓在做道士时,就听说太行山西有位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人们去求他,真是万试万灵。于是派徒弟陈歪儿去求马仙翁的箭术。

陈歪儿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见个道人,神态轩昂,手执长弓,腰插七箭(长弓寓“张”,七箭,寓“三丰”二字笔画七划),自称能射鬼,百发百中。陈对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着同行。晚上,在一座破庙中过夜。这儿林深月黑,篁竹古木中传来啾啾鬼叫,陈歪儿十分惊怕,道人却说:“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听到那鬼哀号着逃去,陈这下大为钦服。次日早晨,叩头恳请道人传他法术。

道人倒也慷慨,立即传给他神箭之术。陈歪儿回来见师父,谎说:“马仙翁外出,寻找不到。幸而托师父的福,在路上遇见神仙传了箭术。”常恩听后大喜。这天夜间月色朦朦,府中花园鬼声又起,急忙让陈显一显他的神技。常恩自己则转过回廊,在对面楼上监视。陈戒备不懈,忽然见一鬼飞入对面楼上,陈便挽起强弓,一箭射去。箭声响处,只听大叫一声,有什么东西应弦而倒。忙点起烛火照看,却是邓常恩,幸而箭未中要害,只射伤了左臂。回头再找陈歪儿,早已逃之夭夭了。

三丰祖师修炼主张

张三丰著述丰富,诸如《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被后代收积成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称他的《大道论》穷尽性命归真之道,发微圣贤仙佛之理。不过,张三丰的杰作当称《无根树》丹词。千百年来道家理论玄奥,文字晦涩,不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从而阻碍了道教的深入传播。

张三丰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无根树》。这篇无根树共24首,包含了张三丰的全部修真理论和方法。只要细细领悟他的《无根树》,就会打开通玄路,就能步入仙道门,正如他在《自题无根树词》中所说的那样“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

无岸无边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丹词开宗指出人生贪恋荣华富贵,犹如在苦海里漂泊,时常处在危险之中,规劝世人要超脱名利,及时修炼,“莫待风波坏了舟”。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大老原来有药医。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这诗针对年老体衰者提出,如果老年不自暴自弃,炼好精气神三宝,以性接命,仍然可以返老还童。

无根树,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烟花寨,酒肉林,不断荤腥不犯淫。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打开门,说与君,无花无酒道不成。后代对这首词的理解很不一致。一些人抓住末句“无花无酒道不成”,说张三丰为酒色神仙;而张三丰的崇拜者则把“花酒”解释为人身元气,并非实指烟花酒肉。其中“不断荤腥不犯淫”和“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倒似主张戒淫不戒酒。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雄鸡卵,难抢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为旷夫。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

张三丰以雌雄、夫妻的浅显道理说明阴阳相抢的深奥理论,从而指出不能孤修性或命,而必须性(心理)命(生理)双修。无根树,花正圆,结果收成滋味全。如朱橘,似弹丸,护守提防莫放闲。学些草木收头法,复命归根还本原。选灵地,结道庵,会合先天了大还。描绘还丹的景象,点明只要毫不懈怠地修炼,即可把精气神融合在一起,结成貌似朱橘、弹丸的纯阳之物,就能返璞归真了。

无根树,花正双,龙虎登坛战一场。铅投汞,配阴阳,法象玄珠无价偿。此是家园真种子,返老还童寿命长。上天堂,极乐方,免得轮回见阎王。

此言阴阳相配、三宝合炼之法。如果性情持聚,精神凝结,阴阳相配,一气混合,就完全可以达到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修炼目的。 

无根树,花正奇,月里栽培片晌时。挚云手,步云梯,采取先天第一枝。

饮酒戴花神气爽,笑煞仙翁醉似泥。托心知,谨护持,惟恐炉中火候飞。

这一首则主张采取口诀在乎性定情忘,回光返照,进而真气自生,渐入佳境,就好像戴仙花、饮仙酒,其乐无穷。但是,得药入炉又需要便宜温养,神明默运,谨守护持,一意不散,否则就会火候差失,炉毁丹飞。

张三丰祖师在内丹修持的各个环节,诸如戒欲、采药、炼药等各有一首词加以阐述。就其内容而言,可以说没有超乎前人的独到之处。但是,他却突破了长期以来道学文字艰深玄奥的规束,把魏伯阳《参同契》、陈转《无极图》、张伯端《悟真篇》的炼形、保精、调神、运气、归真还原等修真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张三丰在促进道教思想传播方面的贡献。

后世道众因此对他的《无根树》推崇备至,说它“吐老庄之秘密,续钟吕之心传”,不少道教宗师不厌其烦地对《无根树》进行注释阐发,其中以清代龙门派传人刘一明和内丹西派始祖李西月的注释最为详实和精到。

对张三丰本人道教也极为崇拜,明清时出现的道教派别几乎都同张三丰有联系,宝鸡三丰派、武当三丰派、王屋山三丰派、三丰自然派、三丰蓬莱派、三丰日新派等相继出现。

据统计,清末时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就达17个之多。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派别,如道光年间李西月自称遇张三丰亲授秘诀,讲道纳徒,活跃于四川乐山一带,创立了当时最大的道派之一。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