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道论】梅山张五郎信仰再探讨 | 道教玄宗,窥探天机

梅山张五郎信仰再探讨

——基于18-20世纪张五郎神像和发愿文的考察

湖南省博物馆 李慧君

[摘要]倒立形象的张五郎是梅山始祖神、猎神和猖兵之主,是梅山地区土俗神的最突出代表。考察18-20世纪湘中地区张五郎木雕神像和发愿文,可发现该时期张五郎有三重神格:一是被猎人供奉的狩猎神,二是被行香走火弟子们供奉的行业神,三是坐镇家堂的宅院守护神。结合其传说和本经可知,张五郎复合型神格是外来教派与梅山本土巫教融合后生成的适应当地民众思想根基和实际需求的信仰形态。

[关键词]张五郎;梅山;木雕神像;发愿文

“梅山文化”是宋开梅山(1072年)之前集中形成于湖南中部(以新化、安化为中心)的一种区域文化,以原始泛神信仰和巫覡宗教习俗最具特色。作为梅山的主神、狩猎神、猖兵统帅、巫工百匠祖师神,倒立形象的张五郎是该地区本土俗神的最突出代表和民间信仰形态的集中体现。

鉴于张五郎在梅山宗教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学界曾就张五郎的传说、神职、科仪咒语、与道教的关系、流播等进行过探讨。关于张五郎的身世,目前有“梅山猎人”说、“太上老君女婿”说、“生于南瓜”说、“盘瓠/蚩尤传人”说、“青州知府张世魁”说、“掌管五路猖兵的兵主”说、“倒路鬼”说等传说。至于其因何倒立,亦有“打猎摔下悬崖倒立而死”“太上老君之女姬姬(或急急)施定身术”“躲避老君放蛇”“接反头”“倒立行走特殊法术能力”“婴儿倒着落地(象征原始宇宙观)”等多种说法。胡起望[1]、李怀荪[2]、张式弘[3]、叶明生[4]、孔令宏[5]等学者经梳理文献资料和科仪抄本,均指出张五郎信仰与闾山教之间可能的源或流关系。而胡健国[6]、谢向平[7]等则根据史料、法事实践,或图像志特征[8]等推断张五郎为古楚国梅山本地人……由于历史久远,史料匮乏(梅山文化的传承多依靠歌谣和口口相传),加之文化和思想传播自身的复杂性,直至当下,围绕梅山张五郎信仰的几个核心问题依然众说纷纭,迷雾团团。

流传至今的湘中各类木雕神像及发愿文是梅山民众信仰的实证和表达,对研究特定时期区域民间信仰意义重大。本文即以法国远东学院“湖南神像数据库”注1收录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梳理张五郎神像发愿文所载的立像人、立像愿目、符咒等信息,试勾勒该时期梅山张五郎信仰的类型与发展脉络,并对其成因做初步探讨。

一、张五郎木雕神像与发愿文

湖南地区对木雕神像的制作与供奉流行已久,如唐韩愈途径耒阳(今湖南衡阳市)时曾作“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富人”,此处“木居士”即是对木雕神像的戏称。但由于木质易腐,传流至今的以明清之后,特别是18-20世纪最为多见。神像通常由造像本身和封存在造像背部龛洞内的发愿文、药草等部分构成。发愿文又称“意旨”“造像记”,是对造像人居住地、姓名,立像对象、目的、时间等信息的录述。

湘中地区乡村庙宇系统并不发达,[9]民间供奉主要以家庭、宗族为单位,除个别庙祠所用体型较大的神像外,湘中地区木雕神像绝大多数神像在15-30厘米范围内。法国远东学院“湖南神像数据库”中收录的张五郎神像尺寸同样在20厘米左右,为家庭供奉用小型造像。

法国远东学院“湖南神像数据库”中收录的张五郎神像共计22件,9件保留有发愿文。据记录有明确立像时间和产地信息的发愿文,造像时间最早一件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最晚一件为1953年,其他多集中于20世纪上半叶;产地分布在宁乡(3件)、新化(2件)、安化(1件)、益阳(1件)等梅山文化圈覆盖的湘中区域。为方便说明,本文选取5例具代表性神像及发愿文如下。

图1  翻坛倒洞张五郎玉像 18cm

例1 翻坛倒洞张五郎玉像(图1) 新化 嘉庆三年(1798年) 编号:T0823

今据

大清国湖南寶慶府新化縣石馬二都鵝溪常滩廟王祠下土地居住奉神彫脩玉像保泰弟子汪法教 本命生于己未年九月二十八日習斈元皇正教,十方行持香火,發心彫脩師祖翻壇到洞張五郞玉相一尊祈保十方有請,香火通行,家門迪吉,人眷均安,百事亨通,萬般如意。嘉慶三年戊午七月初二日寅時開光大吉大利  通灵顕應 處士刘續贍

信士汪盈乾 室人 刘氏 長男 自福男妇張氏 孫 成礼 成義 成志 成信 孫媳 羅氏 二男 自禄 符

图2  翻坛祖师神像  18.5cm

例2 翻张祖师神像(图2) 安化 民国三年(1914年) 编号:T0496

一泗天下□□部洲

今奉汉国湖南省長沙府安化縣北路歸化鄉浮泥里扶竹花礄 紅山廟王歐家坪土地祠下居住 奉教梅王弟子伍超述 長男 綿照 次男 綿淇 三男 綿泥 右领合家人等發心彫刻番張祖師神相一位 趕山捕獵,搶獸歸坛,披毛倒死,祈保梅王弟子身高萬丈,炳熖斉天,趕狗化變,二十四只趕山犬如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