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农历五月初五地腊辰,说说端午节和道教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而五月初五,也是道教的地腊日。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被认为是端午习俗的一大起源。

 

腊,古称“蜡”,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即传统的祭祀神农和祖先的重大典礼,秦汉后祭祖和祭百神的蜡礼合而为一,腊为岁终祭众神之名。腊祭原置于农历十二月,此月称为腊月。南朝时,将腊日定于十二月八日;后来道教在《赤松子章历》卷二将其含义扩大,把全年分为五腊,全称“五腊日”,即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七月七日道德腊,十月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八日王侯腊,是道教祭祀祖先、集会建斋祈福的重要日期。

现代道教继承了上古道教传统的礼仪内容,“三元五腊”更是成为道教的重要节日。道教五腊日不仅包含了世俗层面的腊祭精神,并在宗教意义上阐释其特殊含义。

在《道书》中著:“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地腊节之名也因此而来。

五腊之日。五帝下降,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贫乏、沐浴、祭祀先亡、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于此日可祈福灭罪,增补财运,化解冤仇,超度冤家债主。

      道教日常节日中有三元五腊,据《赤松子章历卷二》记载:三元日,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右件,天地水三官大帝检校之日,可修斋祈福。"三官大帝分别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洞灵元阳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天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三元五腊

三元五腊,汉族传统节日。
三元节日是:
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
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
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
五腊节日是:
正月初一日天腊,
五月初五日地腊,
七月初七日道德腊
十月初一日民岁腊,
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三官大帝

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道教神系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汉民族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如《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其注疏燔柴为:“升、沉、瘗”祭礼,是天子。在国行会同之礼及诸侯之盟神也,晋氐族苻坚和羌族姚苌等笃信“三官”,唐南诏王异牟寻与唐使订盟时,《盟文》开始“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滨,及管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永为证据。

五腊节

五腊日,道教据古代“腊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创五腊日:
正月一日为天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
五月五日为地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 肉衰盛”之日;
七月七日为道德腊,是“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之日;
十月一日为民岁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之日;
十二月初八为王侯腊,是 “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之日。

《云笈七签》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五腊日为“五帝攒会之日,此日酆都北阴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


《三洞奉道科》云:“正旦为献寿斋,七日为延神斋,二月八日为芳春斋,四月八日为启夏斋,五月五日为续命斋,六月六日为清暑斋,七月七日为迎秋斋,八月一日为逐邪斋,九月九日为延算斋,十月一日为成福斋,十一月十五日为启福斋,十二月腊日为百福斋,二十八日为近新斋,立春为建善斋,春分为延福斋,立夏为长善斋,夏至为硃明斋,立秋为遐龄斋,秋分为谢罪斋,立冬为遵善斋,冬至为广庆斋。如此等斋,各具本经仪格。故学道不修斋戒,徒劳山林矣!”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道家文化爱好者应该如何过端午节。

端午即地腊,道教五斋祭日之一,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崇。

端午节有时蒲节。这是因为五月菖蒲成熟,而端五又有悬蒲于门首、或以菖蒲浸制药酒饮用之俗。菖蒲、艾蒿长期被相信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此而生成一系列的习俗。艾蒿历来被制成艾人、天师艾、艾虎等厌胜之物。艾人早见于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该书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这段俗谚生动描绘了在天师在端午期间为百姓驱魔求安的形象,可见在百姓心中,将天师和端午联系在一起由来已久。天师指道教法师张(道)陵,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俗传他善于捉鬼降妖。吴自牧《梦粱录》记南宋行都杭州端午的天师艾说道,“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宋陈元靓《岁时广记·画天师》引《岁时杂记》说:宋代的端午节,京都的人们除画天师像贩卖外,又作泥塑的张天师像,以艾为须,以蒜作拳,置于门上,称“天师艾”。

 

此外,更著名的是艾虎。艾虎有的是用艾枝艾叶编成的,有的则是布帛剪成的老虎上粘艾叶。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