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道教成仙的秘诀

     太上老君,又称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谥号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又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道。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东华先生王玄甫,名诚,字玄甫,号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天下道家主流全真道始祖。汉代东海(今山东威海)人。幼慕真风,白云上真引之入道,遂居于圣经山,韬光晦迹,又徙居代州五台山紫府洞天。后授度门人钟离权,嗣弘法教。全真之道由此滥觞,故被尊为全真第一祖。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白日升举,后称“中岳真人”。农历六月十五生,十月十六(一说正月十五)上升。元世祖忽必烈敕封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元武宗时加尊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全真道家北五祖之首。《鸣鹤余音》卷三收有王重阳的《满庭芳》词,上阕云:“汝奉全真,继分五祖,略将宗派称扬。老君金口,亲付与西王圣母,赐东华教主。东华降钟离承当,传玄理,富春刘相,吕祖悟黄梁。

       王玄甫为东华帝君所化身也。号少阳,又号东华子。系天仙东王公所降生,乃亦称为东华帝君,生于战国时。《金莲正宗记》云:“东华帝君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道……在人间数百岁,殊无衰老之容。开阐玄宗,发挥妙蕴,阴功济物,玄德动天,故天真赐号东华帝,又曰紫府少阳帝君。度门人正阳子锺离云房,嗣弘法教。”

      正阳真人钟离权,因为他的家乡是汉地,所以又叫汉钟离,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在八仙中地位较高。元时,全真道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

      纯阳真人吕洞宾,金元之际,与全真道祖师有往来的文学家元好问所编《唐诗》收有吕洞宾诗一首,郝天挺在注解中说:“洞宾名岩,京兆人。咸通中及第,两调县令。值巢贼乱,移家归终南。得道,莫测所往。”明代《历代神仙通鉴》称,吕洞宾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吕渭官至礼部侍郎,其父吕让曾当过太子右庶子和海州刺史。 明代《列仙全传》称,吕洞宾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出生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一白鹤自天而下,飞入其母床帐中就不见了。未满周岁时马祖见到他,说:“此儿骨相不凡,自是风尘外物,他时遇庐则居,遇钟则扣,留心记取。”预言吕洞宾将来会在庐山遇见真人,还会与钟离权结缘。据说吕洞宾少年时十分聪明,能日记万言,出口成章。     

       元、明时期还传说,吕洞宾虽然天生聪明,文采出众,但在仕途上并不如意,曾三举进士不第。后来游庐山,遇到火龙真人,获授“天遁剑法”。四十六岁时,吕洞宾在长安酒肆偶钟离权,钟离权点破他的“黄粱美梦”,令他顿时醒悟。随后钟离权又“十试”吕洞宾,考验他是否已经六根清净、凡心全无。经过了这么一番考验后,才正式收吕洞宾为徒。吕洞宾修炼得道后,“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然而他不愿上天界成仙,发誓愿“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愿上升”。

     紫阳真人 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天台(今属浙江)人。北宋时期著名高道。敕封“紫阳真人”。自幼聪明好学,涉猎三教经书,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年长任台州府吏,嘉祐二年(1057年),因受累谪戍岭南,走上访道修仙之路。治平初,陆诜任桂林知州,起用张伯端掌管机要,改知成都时,又随往。熙宁二年(1069年),在成都天回寺,遇吕祖得传金丹火候之诀。   熙宁三年,陆诜卒,张伯端归台州,筑室山居,于熙宁八年著成《悟真篇》。后出山转徙秦陇(今陕西甘肃一带),事河东马处厚,于汉阴山中修炼。处厚被召,临行前,伯端托以《悟真篇》。晚年返台州,居桐柏山崇道观,广授道徒,卒于百步溪。

       张伯端是北宋内丹学的集大成者,早于全真教。他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 以人体为鼎炉,以人的身心中的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炼神返虚),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大药”。 他的道教思想深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三教合一”,试图以道教修炼性命之说融合儒释道三教。被全真道尊为“南宗始祖”,并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全真道奉为“南宗五祖”。《四库全书》将其所著《悟真篇》与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此外,还著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方》《金丹四百字》《金华秘诀》。

       杏林真人石泰。真人姓石名泰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玄子。宋真宗乾兴(1022—1023年)元年(1022年)生于常州(今江苏常州)。石泰喜爱善行施化,利世助人,常以药济人,不惜酬谢,性愿植一杏树,久则成林,世人故称之“石杏林”。杏子成熟时,任人摘取,自付其值于树下。杏林取之买米、布,冬天以之济贫。张伯端授之以金丹大道。著有《还元篇》(亦称《还源篇》)行世。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说,海蟾传道于张紫阳曰:“异日有为汝脱缰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余皆不许。”其后,紫阳真人三传非人,“三遭祸患”,发誓再不妄传。乃作《悟真篇》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是天之所授。”后因事冒犯凤州太守,被黥流放,途经邠境,适逢大雪,遂与小吏俱饮酒肆中,逢杏林来。杏林拜而邀之同席。杏林音容笑貌,迎得众客欢心,遂聚众会饮。酒过数巡,林问其故,紫阳俱告之。杏林道曰:“邠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千里能遇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紫阳恳请小吏,得到许诺,故相与于邠。杏林为人师表,一见获免。紫阳感恩不尽,曰:“此恩不报,岂人也哉!吾平生学道,无所得闻,今将丹法传于子。”杏林遂拜,敬受嘱咐,勤心修炼,大道乃成,著《还源篇》行于世,主张以修炼内丹(亦称“修性命”)为主,积精化气,合先天真元之炁以成内丹。诗曰:

药取先天气,火寻太易精;

能知药与火,定里见丹成。

强调“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后以“金液还丹诀”授与薛道光。于宋高宗绍兴(1131—1163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五日尸解升仙。有诗颂曰:

雪破泥丸穴,真身驾火龙;

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

      绍兴三十年(1160年)显真于广东罗浮山。石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被尊为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第二代,尊号“杏林真人”。

        紫玄真人薛道光、又名薛式,字太源。生于1078年,飞升于1191年,他最开始是个僧人,法名紫贤,人称毗陵禅师。

     宋徽宗崇宁五年的冬天,薛式云游至长安,在开福寺修习禅法。这一日寺内来了一个八十五岁的道人,墨发童颜,气度非凡。薛式见他夜里秉烛穿针引线,心想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于是,与他攀谈,那道人说自己叫石泰,薛式便吟了一首张伯瑞的诗句,石泰惊讶地说道:“想不到,一介僧人竟也知道张紫阳,他是我的师父。”薛式听说石泰是张紫阳的弟子,便向他请教许多问题,石泰见他心诚,也就一一作答。薛式听后大悟,平日积压在腹中的各种疑团,经石泰的解释他豁然开朗。薛式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弃佛修道,于是,走上前叩拜石泰,要求收在门下。石泰曰:“你这是叛教。”薛式回道:“此乃生死大事,如果拘于门户,岂不是误了自己?”石泰听后点头称是,石泰觉得薛式是他三十多年所寻找的人。于是收下了这个半路改行的弟子,从此薛式跟随石泰真人专心修道。后来石泰见薛式道已成,便授口诀真要,并告诫他疾往通都大邑,依靠有力者供养修道。薛式成为道教南五祖中第三代传人。此后石泰退隐于世,去了哪里就连薛式也不知道。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114岁的薛道光,坐在那里仙逝了。弟子们把他装在棺椁里,到了第七天打算下葬,却发现棺椁里空空的,只有师父留下的一首诗:"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七年之后,有人在王屋山见到了薛道光,就见他和原来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翠虚真人陈楠,号翠虚子、陈泥丸等,南宋高道,被尊为金丹南宗四祖、随光普度真君、修为无碍天尊等。祖籍惠州博罗,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从南宗三祖薛道光祖师处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后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姆山神人(雷部判官辛天君得雷法)而入道。

       《道法会元》卷一四七元人薛师淳所言,此属洞玄玉枢雷霆大法,《洞玄秘旨》为白玉蟾得自陈泥丸,陈楠得自辛天君,至元年间盛行社会,仅薛氏坛下嗣法弟子就有五百余人。可见,陈楠祖师,因受辛天君雷法,南宗从此内丹修炼,兼行雷法,著有《翠虚篇》等。后,南宗五祖白玉蟾曾师事陈楠祖师,学内丹及雷法,并随之云游各地,而开宗紫清派。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陈楠祖师每人求符水,翠虚捻土付之,病多辄愈,故人呼之为陈泥丸。宋徽宗政和中,擢提举道录院事。后归罗浮,以道法行於世,所至与人治鬼。也就是说,陈楠祖师常以泥土渗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治病,无不灵验,时人称为“陈泥丸”,又常以雷法符箓驱鬼降魔,济人利物。

      据记载,潮阳民家有女遭遇狐厌,喜怒无常。陈楠祖师就曾用雷符将其杀之。在苍梧遇到大旱,很多人都因为饥渴而死,陈楠祖师拿着铁鞭下到渊潭,将水底的龙都驱起来了,不多时间便雷雨交作,境内当年收成很好。陈楠祖师度弟子有鞠九思、沙垫虚、白玉蟾等三人。

     海琼真人白玉蟾,原姓葛,乳名玉蟾。稍长取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石山镇典读村)人。 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嘉定年间(1208~1225年),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后往来名山,行踪莫测。绍定二年,羽化于盱江(今江西省境内,一说羽化于今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他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道家顿悟法诀和神通术是道家重要的神通法术,可以任意观察前世今生的因果关系,查夫妻之缘,查父母之缘,查子女之缘,查兄弟姊妹之缘,查所有人与自己的因果关系,以及查疾病,福禄,寿数等事,无不注定于累世之前,

       其传承顺序为:东华先生,正阳真人汉钟离,云水道人吕洞宾,青霞仙姥何仙姑,紫阳真人张伯瑞,杏林真人石泰,紫玄真人薛道光,翠虚真人陈楠,海琼真人白玉蟾,以及后代诸多学道者。

一:修炼此法诀能让人精神饱满,头脑清醒,消除疲劳,思想乐观,轻松自然辟谷。

二:修炼此法诀会让人的身体增强免疫力,很多疾病都会轻松治愈甚至自愈。

三:修炼到一定的程度,会开发出意想不到的功能,比如记忆力大大增强,进入胎息状态,神气交合。 

四:宿命通回忆起小时候的经历,回到童年,甚至回忆起前世经历。天耳通感 应到鬼神的声音,语言,意图等。 

五:随着功夫的深入,可出现采大药,结丹,丹化道胎,出阳神的现象。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